国际儿童教育学会(ICEI)认证考试中心
加入收藏
|
证书查询
首页
培训课程
早 教 师
蒙台梭利
感觉统合
奥尔夫音乐
亲子早教
行为分析师
语言训练师
托 育
自 闭 症
职业园长
实验基地
早期教育
蒙台梭利
感觉统合
奥尔夫音乐
亲子教育
技术输出
研习交流
关于我们
美婴概况
新闻动态
学员心得
学员单位
联系我们
400-657-8862
support@icei-hk.com
首 页
培训课程
早 教 师
蒙台梭利
感觉统合
奥尔夫音乐
亲子早教
行为分析师
语言训练师
托 育
自 闭 症
职业园长
实验基地
早期教育
蒙台梭利
感觉统合
奥尔夫音乐
亲子教育
技术输出
研习交流
关于我们
关闭
【亲子早教】3岁小孩,为什么经常爱打人? 美婴
不论在家里、保姆家或园所里,1〜3岁婴幼儿打人、咬人、扯头发等攻击行为,最令人感到困扰。面对这样的孩子,能说的都说了,该骂的也骂了,甚至家法也请出来了,但是孩子「今日知,明日忘」、「现在知错,等一下又故态复萌」,令人有屡劝不听的无力感。
小小孩为什么会出现
攻击行为
?到底该用什么方式处理这个扰人的问题?
美婴早期教育
师资培训专家陳鳳卿
认为:孩子的攻击行为确实令成人困扰,但只要家长们细心了解其中原因、留意身教,就能逐渐改善孩子的行为。
一、因好奇而出手
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说,1岁多的孩子处在好奇、探索的时期,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无厘头的举动。常见1岁多的孩子冷不防的一个快速动作,就把妈妈的眼镜扯掉,甚至拉扯妈妈的头发。当这些情况发生时,疼爱孩子的父母常用包容的态度来面对这样的举动,而未能在第一时间适当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,并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,等长大就不会再犯了。
其实,这样的态度容易造成孩子的认知混淆。因为孩子不知道父母口中的「不可以」只是说说而已,或是必须遵守的规范。因此,父母必须以温和的态度、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:「这是不对的,我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。」明确表达自己的坚持,并让孩子清楚明白「被害者」的感受。几次之后,就能逐渐改善孩子这些不经意的行为。
二、以动作取代语言
2岁孩子有时会从探索中发现「
比较事物
」的乐趣。例如:曾有一位2岁孩子初入园时,经常拿着木槌敲墙壁、敲柜子,甚至敲同学的头。虽然力量不大,并不会造成伤害, 老师虽然一再制止他的行为,但是这个孩子却乐此不疲的挥动手中的木槌,甚至和老师玩起追逐游戏。看到这种情形,我马上引导他到日常生活工作区操作槌球台、木钉台等敲打工作;甚至引导他去比较不同敲打物所发出的声音。当孩子的好奇心获得满足,并给予正确的常规引导,这些脱序行为就会逐渐消失了。
另一种攻击行为也容易发生在2岁多、尚不会说话或表达能力不足的孩子身上。这时期的孩子还不太能遵守规范,但是喜欢和同侪一起玩,也有表达需求的欲望。当孩子的语言无法满足表达的需求时,人类的原始动作本能就成了取代语言的最佳工具。因此,当这些孩子有表达需求时,往往会透过动作传达意愿,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被解读成攻击行为。
处理孩子的这些行为,需要照顾者敏锐的观察力,才能觉察孩子的需求,然后示范可以模仿,又能正确表达需求的语言。例如:龙龙想和强强玩,却不知道该怎么邀请强强一起玩,也无法表明想加入的意愿,就动手去拉扯强强的衣服。此时就需要照顾者介入,询问龙龙:「你想和强强玩吗?」然后引导龙龙说出:「一起玩」、「强强玩」等简短的句子。再依据孩子的语言能力引导他说出更完整的句子。更重要的是,必须带龙龙到强强面前说一遍,让强强不仅听懂,还能回应这个邀请。经由这样的处理过程,让龙龙了解正确的互动方式,并感受互动的乐趣。有了明确的引导,以动作取代语言的行为,就能获得明显的改善。
三、模仿亲子互动
在年幼孩子的攻击行为中,环境的影响因素相当大。父母都知道要排除孩子生活周遭的不良影响,可是却常常忽略自己是环境的一部分。有时兴致来了,和孩子打打闹闹,附带搓搓、捏捏、揉揉的各种亲昵举动,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行为。尤其家中长辈看到孙子可爱的模样,忍不住捏捏他们红润的脸颊、揉揉他们肥嫩的手臂,满足之情溢于言表,全家沉浸在美好的天伦之乐中。没想到天真的孩子以为这些方式也可以用在同伴身上,于是 不自主的和同伴玩起「打来打去、捏来捏去」的游戏。因此,父母和孩子互动时,不可不谨言慎行!
看完上面这篇文章的解释,对于孩子打人这件事,家长们的担忧是否减轻了呢?记住只要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,孩子还是很乖的哦!
美婴国际教育
是国际儿童教育学会(ICEI)认证考试中心,提供具有国际学术标准的专业性培训、拥有强大的实战派专家导师团队,专注国际早期教育师资培训建设与发展,是国内每月每星期都开班的早期教育师训机构。
[返回]
立即开始报名咨询,立即预定学位!
立即咨询
微信咨询
热线电话
400-657-8862
返回顶部